“知乎(ZhiHu)”一词本意“你知道么”,不仅生动的体现了其问答属性,而且取词文言文,古典优雅,大方得体。知乎网不同于知道或者爱问这类问答网站,知乎建立起了社会网络,期望以关系社区形式来帮助用户找到更好的问题和答案。在产品设计上,用户在社区内不仅仅可以提出问题或解答,还可以Follow 三项:其他用户、问题和话题,从关注人和关注事两个不同维度来更好的发现内容。在问题答案中,用户可以用类似 Digg 的支持机制,给好的答案投票,将好的答案顶到页面靠上的位置。每个问题也设立了“答案总结”区域,像维基百科一样,每个用户都可以修改总结。
2010年
从2010年8月初开始,知乎便开始对网站进行策划,直到2010年12月末开始进行小范围的内测。
2011年
1月26日上线运营。
2011年3月28日,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透露创新工场已经投资知乎。启明创投也投资了知乎。
2011年4月6日,知乎上线了私信功能。
5月15日,知乎推出“发现”功能,动态展示24小时内被赞同最多的答案和用户。
7月19日,知乎推出与新浪微博绑定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微博私信、Email邀请好友回答问题。同一天还上线了黑名单、话题广场、对回答进行排序和筛选等功能。
9月2日和28日,知乎推出iPhone版客户端《知乎周刊》。29日,收藏夹功能上线。
12月22日,知乎推出了对话题所属内容体系划分的“领域”功能。
2012年
2月22日,知乎加入了图片功能,回答者可以在编辑栏上传本地图片或引用外链图片。
2月24日,知乎推出试验版的“知乎阅读”功能,用户无需登录即可浏览知乎精选的部分高质量回答。
4月2日,知乎对个人主页进行了大规模的改版。
2013年
知乎吉祥物“刘看山”(北极狐)
12月12日,知乎举办“知乎吉祥物创作大赛”。
2014年
4月1日,知乎将北极狐“刘看山”作为官方吉祥物。在该月,知乎暂时限制了部分用户的话题编辑权限。用户在有五个以上获得五票赞同的回答之后,才允许编辑知乎话题。
4月14日,知乎“盐”系列书首次发售。每一本“盐”系列书的初稿,都来自作者过去几年中,在知乎上发表的回答和专栏文章。文章条目选定后,作者们针对电子阅读的特殊场景,对初稿进行修订与增补,再由知乎提供专业的校对、编辑和设计支持,最终成书。
2015年
1月7日,“社区服务中心”上线。
2015年3月,知乎日报上线《这里是广告》栏目,让广告集趣味和知识性于一体,赢得了用户和品牌的认可。2015年11月5日,知乎获得 5500 万美元 C轮融资,腾讯领投。
2016年3月,知乎专栏产品升级,在问答基础上提供了主题创作与合作写作的便利工具。
2016年4月,值乎1.0做为愚人节彩蛋发布,引发行业对于知识付费的热议。
2016年4月,知乎社区原生广告产品发布上线,将品牌的传播和互动延伸到社区用户的场景中。
2016年5月,知乎发布知识付费产品《知乎Live 》,提供实时语音问答互动新体验,引领知识共享经济新模式。
2016年7月,知乎引入机构帐号,丰富了社区生态,也为企业品牌传播带来新思路[4]。2016年9月20日,知乎持续发力《知识服务市场》,发布《知乎书店》,将电子书发售和社区讨论连接,与出版行业共同探索出版新模式[5]。2017年1月,知乎宣布完成D轮1亿美元融资,投资方为今日资本,包括腾讯、搜狗、赛富、启明、创新工场等在内的原有董事股东跟投。知乎该轮融资完成后估值超过10亿美元,迈入独角兽行列。
2017年4月24日,知乎Live宣布全面升级,主要改进有四大方面,包括提供七天无理由退款,给予流量补贴,升级评价体系,以及提供更高效的版权服务。七天无理由退款指的是,用户购买Live以及Live
结束后的7 天内,如收听语音未超过15 条,可以选择无理由退款,开场前的语音不计入15 条之内。升级了评价体系指的是,Live将评分细化到小数点后一位,同时展示评价详情,即使是匿名用户的评价也会进行展示。
为了让大家很好了解知乎网是什么,文章将按平台导航信息,从“首页”、“话题”、“通知”、“个人主页”和具体问题页面五个方面谈及。
1、知乎首页
知乎首页,如图1所示,大致有四个功能区。在左侧,是“较新动态”,大约占到首页70%版面,主要呈现用户所关注人的较新提问及回答等信息。用户在这一板块,除了查看较新问题及回答之外,也可以通过“设置”、“关注问题”、“添加评论”“分享”、“感谢”、“收藏”功能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中。如“设置”功能,用户可以选择屏蔽话题。在所关注用户关注问题下,也可以对该问题添加关注、添加评论等行为。
在首页右上方版面,是用户在知乎网相关行为管理信息。有“我的草稿”、“我的收藏”、“所有问题”、“我关注的问题”和“邀请我回答的问题”。
在右侧中间位置,是网外邀请功能“邀请好友加入知乎”。在这个版块中,用户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新浪微博邀请自己朋友加入到知乎网页中。
在右侧中下方,为用户关注或感兴趣话题或用户推荐板块。话题和用户推荐上,知乎运营方一方面可能根据用户关注话题信息汇总,一方面可能通过用户在知乎网络相关行为数据记录统计,达到相当准确推荐和汇总。同时,尤为一提的是,右下方的“话题广场”板块中,知乎网将所有话题分类标签呈现,为用户除搜索和导航之外,有一种不错的获取信息方式。
2、知乎话题页
知乎话题页,可以分为两个板块,如图2所示,一个是“话题动态”,一个是“常去话题”。在左侧为“话题动态”信息,占到版面大约70%。在这一板块中,用户可以对所关注话题下问题(按时间顺序呈现)点击查看,也可以对所关注话题进行“固定”和“取消关注”操作。
在右下方,是“常去话题”版面。在这一版面中,用户可以了解到所关注话题具体诸如子话题,关注人数和动态等信息。
3、知乎通知页
知乎通知页,可以分为四个版面,如图3所示。左侧“全部通知”为用户关注问题为其他用户回答信息(按时间先后顺序呈现)。右侧,用户行为数据汇总、“邀请好友加入知乎”和话题和话题推荐版面和首页介绍一样,这里不再赘述。
4、知乎个人主页
知乎个人主页大致分为5个版面,即“个人资料”、“个人回答”、“个人主页”、“搜索用户问题和答案”、“关注人和被关注信息”和“关注话题”,具体如图4所示。
“个人资料”版面,可以通过点击“查看详细资料”查看用户“个人成就”(包括获得“赞同”数量、“感谢”数量、“收藏”数量和“分享”数量)、“职业经历“、”居住信息“、”教育经历“、”擅长技能“5个方面信息。如果是知乎用户,可以通过点击”编辑我的资料“完善以上5个方面信息。
左下方,为“个人回答“版面,是用户对相关问题回答信息(按照赞同数量降序排列)。以上”个人资料“和”个人回答“两个版面能占到整个70%位置。
在右上方,为“个人主页“版面,是对知乎较新动态,用户提的问题、回答、收藏和日志信息汇总。
右侧中间位置,是一个搜索框。用户可以通过这个搜索框查询具体用户的问题和回答内容。
右侧中下方,分别是用户个人关注人或被关注和关注话题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点击相关图标,一键连接具体板块中。
5、知乎问题页面
知乎问题页面,是知乎最主要的页面,这里用户可以了解、编辑、回答具体问题和信息,具体如图5所示。
知乎这一版面,按照功能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部分,即“问题回答”、“关注功能”、“邀请功能”、“相关问题链接”、“分享功能”和“问题状态”。
在左侧位置,为“问题回答”版面,占到这一板块大约70%位置。在这一板块的版面中,用户可以对相关问题进行修改、评论、举报和投票相关管理操作。类似维基百科、百度百科,用户可以对自己觉得不合适问题、问题标签和问题补充进行修改,同时,如果发现不合适或自己感兴趣问题,用户也可以评论或举报。在问题回答上,用户可以按照相当适合自己方式对问题回答进行排序操作(知乎提供按投票排序、按时间排序和按用户关注人显示三种内容呈现方式)。除此,在这一部分还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回答左侧有分别代表赞同和反对一上一下两个三角形,如图6所示。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知识理解角度或兴趣对问题回答进行个性化管理。
在这一板块右侧,由上到下首先是“关注”功能。这一功能板块中,用户可以对问题进行关注,这有点像新浪微博关注功能,不同的是,知乎关注主要针对具体问题,而新浪微博主要针对具体用户。
右侧再向下,是“邀请别人回答问题”版面。这和前面“知乎首页”和“知乎通知”板块介绍功能一样,这里不再赘述。
再向下,是与问题相关各个问题。这也是大多数网站系统推荐方式的一种。虽然这一种推荐方式在技术和经验上相对比较成熟,但效果上并不是达到毫无挑剔程度。知乎在问题相关问题链接方面,主要是针对具体问题特点,通过相应算法进行机器推荐,并没有做到针对不同用户爱好个性推荐效果(这也是未来互联网发展趋势,电子商务平台更为关注这一技术)。
再向下,便是问题分享功能。用户可以将知乎问题通过“微博“和”邮件“进行站外分享和通过“站内私信”进行站内分享。
在右侧最下方位置,便是问题状态。在这一版面中,用户可以了解问题最近活动发生时间,被浏览次数、相关话题关注者人数和该问题关注人数信息。
固件要求
与iPhone 3GS、iPhone 4、iPhone 4S、iPod touch(第3代)、iPod touch (4th generation) 和 iPad 兼容。需要iOS 4.3或更高版本
应用简介
全新的知乎 iPhone 客户端 2.0 版本, 让您可以直接注册知乎账号, 加入这个奇妙的社区, 并且在手机上, 以更酷的方式, 随时随地, 享受交流和发现知识的乐趣。通过知乎 iPhone 端, 您能够查看每日热门问答, 获取最酷的知识, 参与最神奇的问答讨论。
全新的知乎 iPhone 客户端 2.0 版本, 比之前的 1.0 版, 进行了如下重大升级:
在手机上查看您的所有通知
直接在手机上提问、回答、评论、发送私信
强大的搜索功能, 可以搜索问题、话题和用户
更流畅的首页阅读体验
可以追溯所有热门回答和热门用户
丰满地展示您和好友的个人主页
完善对问题和回答的所有操作, 包括邀请回答, 以及匿名问答
问题和回答都可以直接分享到腾讯微博或新浪微博!
知乎安卓客户端的发布,扩展了用户人群,适用于大多数安卓手机,版本较为稳定。安卓客户端还增加了网页版和ios版没有的新功能—随机看,用户触碰按钮,系统就会根据独特的算法为用户随机推荐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回答。
2013年5月24日,国内高质量问答分享型社区知乎依托其每日产生的众多有价值的内容,发布了一款全新的资讯类应用——知乎日报。
每天推荐几条到几十条数量不等的高质量的问题解答,内容涉及方方面面。
1、准确地讲,知乎更像一个论坛:用户围绕着某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相关的讨论,同时你可以关注和你兴趣一致的人。对于概念性的解释,网络百科几乎涵盖了你所有的疑问;但是对于发散思维的整合,却是知乎的一大特色。知乎鼓励在问答过程中进行讨论,以拓宽问题的发散性。鼓励答案的非针对性,鼓励答案的Wiki可参考性。
2、比论坛更加具有排他性,在知乎的每一个注册用户都有一个PR(Person Rank),你的每一个操作都将直接影响你个人的PR 值。在回答的时候,答案顺序按赞同票数排序,赞同票数相同的情况下按个人PR值排序,同时隐藏被认为无效的答案。这在一定程度上过滤了相当的垃圾信息。
3、知乎如今依然坚持严格的邀请制度,一来是为了确保用户准实名身份的真实性,二来避免产生过多的垃圾信息。准实名可以方便用户有的放矢的向你感兴趣的人提出疑问,这是当初韩寒流产的《独唱团》中有一个相当有意思的栏目,“所有人问所有人”,换句话说,这就是现实版的知乎。
同时,知乎严格的邀请制度也使知乎笼罩着浓郁的严谨氛围,以keso为代表,不言则已,一言服人。
4、以信用为基础的SNS关系。可能单纯作为SNS与问答的整合,国内人人网应该更能快速发展;但是正如前文所说,严格的邀请制度,排斥了相当一部分无效信息;如果人人网亦推出社会化问答,那必然会整合你原先的好友,而这部分好友显然不可能都是对你的关注点感兴趣的人。这也几乎否定了任何大型互联网公司进军Quaro类问答的可能性。
因为大型互联网公司受众普遍广泛,而Quora类问答并不是单纯以人气为基础的,而是价值信息比(价值信息/总信息量),也就是精英信息产生量。
不过千橡旗下低调推出经纬网,作为垂直SNS聚集了相当数目的职业人,倘若千橡以此为契合点,整合类Quora问答,还是相当有潜力的。
5、与Quora相比,知乎以蓝色为基调。相比与Quora,知乎功能还是有待完善,比如某一话题下较佳话题。
社会认同心理
看到一群人看着天,也会跟着去看;看到乞丐碗里有很多钱,就会跟着去放钱;看到一个地方很干净,就会自觉地讲究卫生……这就是社会认同原理,或者叫做从众心理。
知乎的前辈用户们已经营造了一个很好的、高质量的问答氛围,知乎用户谌斌一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微博之乱耳,无SNS之劳形”形象的描绘了知乎的社区氛围。给我邀请码的老师一再叮嘱,一定要高质量问答,要活跃,我唯唯诺诺,问问题之前,先Google一下看有没有答案,回答问题之时,仔细检查有无错漏之处,知乎的从众效应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社会认同也不是*;一旦有人从中灌水,就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这就是破窗效应。知乎早就意识到这种威胁,故一方面继续采用严格的邀请制度,另一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抑制破窗效应。比如对提问类型进行了限制,允许用户举报重复低质量的问题和隐藏“没有帮助”的答案等。当然,破窗效应的威胁依然存在;如何在用户数量和质量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是知乎下阶段面临的一个难题。
用户需求
知乎几乎没有任何激励机制,没有积分、没有相应的等级提升体系,更没有任何形式的物质奖励,但用户的参与度却是很高,为什么?
因为知乎满足用户分享的欲望,同时满足了个人建立威望的人性需求。
知乎抓住了人性中的一个优点:分享。人其实是渴望分享的动物,有件趣事没有人分享就好比女人穿着件漂亮衣服却没有人问她在哪里买的一样难受,Keso说他之所以在知乎上如此活跃是因为“*互联网在满足像我一样的人的需求方面,做得太少”,而知乎,正好给了他们一个高质量的分享舞台。
当然,分享的前提,是高质量的问题,较好是激起你回答的欲望乃至不回答都不舒服的问题。再者,这个分享其实也是有回馈的,他能让你建立威望。你回答得越多,就越显得你知识渊博,你的威望就越高。这恰好满足了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中较高层次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犹太裔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
如果说微博、SNS等产品是满足了人的社交(社会关系)需求的话,那么,知乎等问答社区则是满足了人的较高层次的两个需求:尊重(社会承认)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求。尤其是在这个“往来无白丁”的精英社区,回答的问题被精英、名人所“赞同”和“感谢”,顶层需求的强烈满足感比其他任何激励措施都更加持续有效。
随着不断开放和用户数增长,Quora将要面临的问题是怎样保证问答质量不下降,以及怎样扩展到IT领域之外更成建制的圈子。Quora 面临的问题也将是知乎面临的问题。从知乎公测来看,像 Quora 早期那样,知乎也引起了 IT 业内一些“大腕”和“意见领袖”的关注,据说腾讯的老大 Pony 也闻讯而来。这两类注册用户占了绝大多数。社区氛围很Geek。
传统问答网站随着Web 2.0的浪潮掀起,依靠用户创造内容,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低质量甚至虚假的垃圾信息,从而使筛选和辨别信息成为使用者的负担。在社交网络普及了新一代的 News Feed 社区后,引入用户之间的关系来帮助发现、筛选问题和答案成为了新的思路。也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用户“看完就走”的实用主义倾向,增加粘性。
当然,Quora 和知乎不能像维基百科那样寄希望于海量用户对内容的自我修正。因为问题不是词条,理论上它会有无数个劣质的变体。Quora 和知乎也没采取严格的实名制比如身份证号认证那样的极端方法来限制用户的恶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
因此,这将是一个长久的斗争,在机器尚未足够聪明之前,维护社区氛围和内容质量这些事情需要运营人员来解决。知乎需要走的路还很长,希望它能成功为自己找到答案。
总的来说,知乎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有价值问题占比变小
很多注册完知乎的人,不肯自己探索而是一味的提问。
问答社区宗旨是解决一些较难解决的问题,倘若自己已经可以找到答案,却因为懒惰,不断的提出近乎幼稚的问题,那么这样的问答社区的问题质量无疑会慢慢下降。
早期知乎是由一堆精英人士解答问题,提出问题。现注册用户已经近一万,问题的规模变大,有意义的回答却变得越来越稀缺。很大的原因在于精英人士不再回答问题了。这也许是知乎前期工作的一个默许,早期由这些人回答,出现很多经典的问答,然后散布网络,吸引更多人索求邀请。知乎的营销策略的确是成功的。
知乎已经成为中文问答社区的后起明星,还附带着创新工厂投资的光环,于是前期的宣传变得不再必要。那些曾经制造无数经典问答的人于是归隐。所以能看到的问题和解答早已不如开始时那么让人印象深刻了。
知乎如果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留待它的只是沦为又一个知道,问答罢了。
相似问题的泛滥
有一个比较经典的相似问题被提问了相当多次数:如何查看自己是知乎的第几号注册者。
这个问题在四个月前已经得到解答,并且归档不再增加新的答案。然而笔者依然时不时可以看到这个问题的重复滥觞。
就像提到的那样,知乎注册用户的质量在不断下降,而且懒惰的人越来越多——它们甚至不愿搜索一下这个问题是否得到解决。
知乎应该有能力解决这种问题。社交问答关键的并不是问题的量,而是质。
服务稳定性
几天知乎经常出现这句话:“服务器提了一个问题,我们正在紧张的撰写答案…”
这个报错提示很人性化,但是经常看到却让人感觉不甚舒服。稳定性是对所有网站的要求。频繁出现服务出错这种错误很容易降低用户的体验。
而另一个经常出现的是*次进入知乎首页,会出现整个页面只有搜索框和按钮,底下都是白屏。需要点击其他地方,或者刷新一下才能变好。这个问题在chrome和火狐里常常看到。知乎上也有人提出了这个问题。但是笔者还没看到解决。
在日后知乎的注册用户规模达到十万百万后,服务的稳定性要求无疑会变得更高。希望知乎能够好好解决这个问题。
激励制度
在知乎上回答问题基本上都是凭借人类本能上喜欢帮助别人,顺便炫耀自己知识储备多丰富的天性。但是我们不可能要求大家天天都有这个心情。
知乎的激励制度需要完善,有些人提出的问题无人解答,这样更加挫伤用户的积极性。
这样的心理活动想必有不少知乎注册者都有。我们看到原来的互联网名人们提出的问题立刻得到一群人的回答,赞成,投票;而自己一名默默无闻的小咖提出的问题,即便充满回答的意义,但是一天两天无数天都无人问津,甚至连邀请别人回答的机会都没有……
一个好的激励制度可以不断唤起用户回答问题的欲望,然后自己的问题又得到很好的解答。这才是真正的良性循环。否则,知乎只会成为一个贵族名人们提问解答的社区。
关于激励制度的看法
在国内,太多的各种网站,太多的各种激励制度,感觉不到有多少的实际效果,最终的效果可能只是把原本平等的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反而越到后面越难以激发新人的积极性,有了等级,有了各种规则,能够体现优越性,就会产生傲娇心理,反而不利于用户踊跃积极的发言。而依靠个人的影响力,个人的声誉,个人的人格魅力,在自己的圈子里,赢得一部分的尊重,就已经足够让人更加积极的去解答更多其他的问题,扩大自己的人格魅力,这不需要表面上的数字+V或者账号的等级来激励。
管理团队
周源:知乎联合创始人,知乎CEO;周源原先是Meta搜索创始人、产品经理,曾任《IT经理世界》记者。
李申申:知乎联合创始人,知乎CTO;李申申原先也就职于Meta搜索。
黄继新:知乎联合创始人,知乎COO,曾担任搜狐财经主编、创新工场资深投资经理。
王电轻:知乎后端工程师。
奚衡:知乎web工程师。
成 远:知乎商业领域运营兼对外合作。
顾惜朝:知乎运营,编辑次数已超过14万。
李 奇:知乎运营,经典语录:用户虐我千百遍,我待用户如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