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秀山县境,商周时期属巴国地,春秋时期属于巴国南疆之域。乾隆元年(1736年)割酉阳东南境石堤、宋农、晚森等土司据地,始置秀山县(县治今三合场乡),初隶黔彭厅,寻废厅改隶四
川省川东道酉阳直隶州,并于石堤设立巡检署,结束了秀山地区的土司建制。[1]秀山位于武陵山脉中段,四川盆地东南缘的外侧,为川东南重门户。地处北纬28°9′43″-28°53′5″、东经108°43′6″-109°18′58″之间。东和东北与湖南省花垣、龙山、保靖县毗
邻,南和东南、西高与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相连,北和西北与省内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接壤。东北角距湖北省来风县境仅20余公里。距长沙604公里、武汉656里、贵阳556公里、重庆650公里,是重庆市最边远的县之一。全县幅员面积2462平方公里,边境线长320公里。[2]秀山地处川东南褶皱带,系武陵山二级隆起带南段。地跨北纬28°9′-28°53′东经108°43′-109°18′之间。西邻大娄山。北眺七曜山,属巫山、大娄山中山区。境内平坝、丘陵、低山、中山互相交错。西南高,东北低。中部是一个类似三角形的盆地。县内多数地方海拔在500米至800米之间。西南部轿子顶海拔1631.4米,为县内*峰。海拔*点是石堤乡高桥村水坝的滥泥湾,海拔245.7米。境内河溪纵横,河流切割强烈,地表起伏大,山脉、河流多顺构造线东北向布展。秀山地貌大体可分为平坝区、低山丘陵区、低中山区3个类型。西部和南部为低中山区,占幅员总面积的30.24%;东部和北部为低山丘陵区,占幅员总面积的38.81%,中部为盆地平坝区,占幅员总面积的30.94%。[2]
秀山地质构造属新华夏系及华夏系,是扬子台地内的川湘凹陷南部边缘。主要构造线呈北北东至北东向展布,裙皱呈北北东至北东向,向斜倾角平缓,背斜倾角较大,局部受断裂影响,有倒转现象。断裂在县境内十分发育,尤以南部元古生界、下古生界地区和北部秀山背斜伏端为最。主要断裂走向与褶皱轴线基本一致,呈北北东向倾向北西。[2]
秀山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温正常,降水充沛,日照偏少。全年平均气温为16℃,属基本正常。其中:一月最冷,月平均气温5℃。7月较热,月平均气温为27.5℃。地温和气温一样,7月*、1月*。热量条件以溶溪、洪安、石堤河谷一带较优,年平均气温均大于17℃。平坝、浅丘地带平均气温在16℃至17℃之间。“三大盖”及西部的轿子顶、南部的椅子山、东北角的八面山,年平均气温在10℃至14℃之间。其余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4℃至16℃之间。[2]
常年降水量为1341.1毫米。80%以上年份降水量在1100至l700毫米之间。以5、7两月最多,均接近200毫米。1月最少,不足30毫米。从旬季分布看,全年有3个月明显的降水高峰,即5月上旬、6月下旬或7月上旬、9月中旬,旬平均雨量分别为71.2、76.4、60毫米。从四季降水分布看,以夏季降水最多,春季为次,秋季再次,冬季最少,分别占全年降水总量的37%、31%、24%和8%。1979年6月降大到暴雨155.5毫米,为有记录以来*一次暴雨。[2]
境内年日照时数为1213.7小时,占可照时数的28%,属全国日照低值区之一。80%的年份日照时数少于1300小时。日照以7月最多,为201.8小时,8月稍次,为199.4小时。7、8两月日照时数占全年日照总时数的三分之一。1月较少,为48.8小时,2月最少,仅44.7小时。1、2月日照总时数仅占全年的8%。[2]
秀山自然资源独特。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有三个显著特征,即储藏量(产量)大、垄断性强、互补性强。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丰、品位高,已探明的矿藏有60余种。秀山锰矿带跨三省(市)连三县,锰矿储量在2400万吨以上,平均品位24.5%左右,与毗邻的贵州松桃县、湖南花垣县并称为*锰矿“金三角”,为全国*,最集中的矿区。生物资源中,黄花、玄参、白术、金银花、杜仲等极具开发价值。境内旅游资源也相当丰富,有极具开发价值的石耶、峨溶、热水塘三处温泉和洪安边城、石堤峡江风光,还有凤凰山等风景名胜及人文景观。
国道319线、326线贯穿秀山全境。渝怀铁路的建成通车,正在建设中的渝湘(重庆至湖南长沙)高速公路、设计中的包头到北海的高速公路都将经过秀山,秀山作为重庆市通向东南沿海最边界的通道及"买全国卖武陵,买武陵卖全国"的区位优势将全面凸现。
200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7%,达到50.04亿元,增幅高于全国7.7个百分点,全市2.3个百分点;全口径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39.2%、52%,达到7.1亿元、4亿元。被评为全国*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县(市),并再次被评为全国*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
秀山人杰地灵,勤劳淳朴的先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民间文化。《黄杨扁担》等花灯歌舞流行国内,名扬海外,被誉为“花灯歌舞之乡”。秀山民间艺术文化丰富多彩,又是全国文化体育先进县,秀山是老革命根据地。这片热土孕育了大批革命志士,留下了刘伯承、贺龙等革命前辈光辉的战斗足迹。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秀山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新世纪的征程上,秀山人民乘西部大开发东风,发扬“诚信开放、实干创新”的人文精神,紧紧围绕重庆市委、市政府把“秀山建成渝鄂湘黔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高地和中等城市”这一定位,全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商贸兴县、文化活县"战略,力争通过5到10年的努力,成为渝东南经济强县和渝、鄂、湘、黔交汇地区的少数民族商贸中心,使秀山成为渝东南--武陵山区旅游中转地,综合经济实力领先周边县,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
秀山位于武陵山脉中段,四川盆地东南缘的外侧,为川东南重门户。地处北纬28°9′43″-28°53′5″、东经108°43′6″-109°18′58″之间。东和东北与湖南省花垣、龙山、保靖县毗邻,南和东南、西高与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相连,北和西北与省内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接壤。东北角距湖北省来风县境仅20余公里。距长沙604公里、武汉656里、贵阳556公里、重庆650公里,是重庆市最边远的县之一。全县幅员面积2462平方公里,边境线长320公里。
地貌
秀山地处川东南褶皱带,系武陵山二级隆起带南段。地跨北纬28°9′-28°53′东经108°43′-109°18′之间。西邻大娄山。北眺七曜山,属巫山、大娄山中山区。境内平坝、丘陵、低山、中山互相交错。西南高,东北低。中部是一个类似三角形的盆地。县内多数地方海拔在500米至800米之间。西南部轿子顶海拔1631.4米,为县内*峰。海拔*点是石堤乡高桥村水坝的滥泥湾,海拔245.7米。境内河溪纵横,河流切割强烈,地表起伏大,山脉、河流多顺构造线东北向布展。秀山地貌大体可分为平坝区、低山丘陵区、低中山区3个类型。西部和南部为低中山区,占幅员总面积的30.24%;东部和北部为低山丘陵区,占幅员总面积的38.81%,中部为盆地平坝区,占幅员总面积的30.94%。
地质
秀山地质构造属新华夏系及华夏系,是扬子台地内的川湘凹陷南部边缘。主要构造线呈北北东至北东向展布,裙皱呈北北东至北东向,向斜倾角平缓,背斜倾角较大,局部受断裂影响,有倒转现象。断裂在县境内十分发育,尤以南部元古生界、下古生界地区和北部秀山背斜伏端为最。主要断裂走向与褶皱轴线基本一致,呈北北东向倾向北西。 气候
秀山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温正常,降水充沛,日照偏少。全年平均气温为平均气温为16℃,属基本正常。其中:一月最冷,月平均气温5℃。7月较热,月平均气温为27.5℃。地温和气温一样,7月*、1月*。热量条件以溶溪、洪安、石堤河谷一带较优,年平均气温均大于17℃。平坝、浅丘地带平均气温在16℃至17℃之间。“三大盖”及西部的轿子顶、南部的椅子山、东北角的八面山,年平均气温在10℃至14℃之间。其余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4℃至16℃之间。
常年降水量为1341.1毫米。80%以上年份降水量在1100至l700毫米之间。以5、7两月最多,均接近200毫米。1月最少,不足30毫米。从旬季分布看,全年有3个月明显的降水高峰,即5月上旬、6月下旬或7月上旬、9月中旬,旬平均雨量分别为71.2、76.4、60毫米。从四季降水分布看,以夏季降水最多,春季为次,秋季再次,冬季最少,分别占全年降水总量的37%、31%、24%和8%。1979年6月降大到暴雨155.5毫米,为有记录以来*一次暴雨。
境内年日照时数为1213.7小时,占可照时数的28%,属全国日照低值区之一。80%的年份日照时数少于1300小时。日照以7月最多,为201.8小时,8月稍次,为199.4小时。7、8两月日照时数占全年日照总时数的三分之一。1月较少,为48.8小时,2月最少,仅44.7小时。1、2月日照总时数仅占全年的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