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在美国*次推出了全美大学排行榜,起初两年公布一次,现在每年公布一次。当年,正是*高等教育从几近死亡走上再生的头几年,高等教育的供应严重短缺。成千上万的中学生,经过预考的筛选,然后去争夺稀少的大学录取名额。每到八、九月份,任何一位中学生,不管考上哪所大学,就意味他的一生有了光明的出路,会在故乡成为乡亲朋友传诵的新闻。与之相比,人们对大学本身的关注少了许多。
现在,伴随*已走过二十年的市场化路程,大学的角色发生了根本变化。大学教育,在计划经济是为培养少数精英而设计的,如今已经相当普及。1998年,大学录取了1,100,000名新生,大学争取经费和生源的竞争愈演愈烈。大学已经感受到了市场的冲击,它不是单纯的教育者了,而是担负着双重角色:既是政府投资的使用者和经营者,又是高等教育的生产者和提供者。无论是政府还是学生,对大学的选择日益细致和主动了。因此,大学需要在市场中检视竞争力,为自己定位;政府需要评估投资的绩效;而学生则需要一份报考的“消费指南”。
正是从消费者的角度,网大发布了“1999*大学排行榜”。声称:这不是说,我们要使这份排行榜成为中学生报考大学的*依据。因为,永远也不会有一份完全正确、没有争议的排行榜。所有大学都有招生简章,并且几乎都有自己的互联网站点,从中可以获取许多详细和具体的信息;老师、家长和朋友也会根据所知所闻,给出他们的意见。
网大说,发布1998*大学排行榜,只是想提供一种角度,能把所有的大学放在一起考量,从而,比较它们的相对强势与弱势。排行榜以“学术”、“新生质量”、“师资”和“科研经费”四大标准共6个指数为依据,对*大学进行评价。“学术”包括(1)学术声誉和(2)在国际上发表的论文数;“新生质量”指(3)各大学1998年录取新生的高考平均成绩;“师资”包括(4)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数占教师总数的比例和(5)教师/学生的比例;“科研经费”指的是(6)大学的年度科研经费。每项指数都设定了相应的权重。详见“评价标准说明和计算方法”。
为大学排名,是一项费力不讨好的工作。*的教育体制,始建于计划经济年代,大学隶属于不同的部门和条块。全国1020所大学中,有74所综合性大学、278所理工科大学,此外还有为数众多的属于不同领域的专业性大学,诸如医科、药科、师范、农学、林学、政治、艺术、语言和体育。把所有这些大学放在一起排名,似乎拿桃比李,肯定会有人说,我们应该分类排名。有两条原因促使我们把这些大学放在一起比较:(1)许多专业性大学已经跨进其他领域,发展成为综合性学校。许多理工科大学兴办了商学院甚至法学院,现在丝毫不令人奇怪;(2)获得数据的难度使得分类排名根本无法实现。
在设定排行榜的参数和权重时,一方面引进了著名的大学评估机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方法和标准,同时听取了专家的意见。由于难以获得数据,网大排行榜只有6个参数,远不能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16个参数相比。但是,我们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基本方法与数据采集原则是一样的:既有客观数据分析,又有专家评分意见。
网大1999*大学排行榜(netbig),作为*家消费者角度的排行榜,极力科学综合地对*大学进行评估。以往的排名,多数由政府所做,为政府划拨经费和行政管理服务。网大排行榜,至少两方面超前了一大步:新生质量和学术声誉。因为*实行统一的高考招生制度,招生质量代表了学生对大学的选择和认同,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学术声誉由*科学院院士及大学校长打分,代表科学技术与教育精英的意见,具有极高的专业性。两项参数很大程度体现了各大学在整个社会的份量。
然而,这毕竟是网大首次发布*大学排行榜,由于获取数据的困难,仍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6个参数中,4个是投入指标,只有两个产出指标。要评估一个大学成功与否,应该看它实现了多少增值。我们希望随着市场化的发展,教育体制能越来越开放和透明。国外经验证明,由独立中性的机构评估大学,能发挥更有益的社会作用。
至今,网大除2009年外,从1999年至今每年发布*大学排行榜,在*有一定的影响力。
网大力求以较全面科学的教育机构分类,覆盖全国的较全面详细的教育机构目录,为有教育需求的人员提供最贴心的服务。
网大凭借多年网大*大学排行榜积累的经验,为各省、直辖市、教育尖兵城市打造教育机构排行,使用科学的排行体系,涵盖机构规模、受关注程度、机构自身透明度等多项信息,多角度多细节解读各类教育机构,为教育受众提供最公正的参考依据。
网大联手全国教育机构,倾力打造全国较大教育机构平台,*代理大量教育课程,为教育受众提供较优惠的课程折扣率。
海量点评信息,来自各个教育受众最真实声音,严禁的点评管理,杜绝各类点评作弊的可能。
依托全面科学的教育机构分类,以为各省、直辖市、教育尖兵城市为地域,为教育受众提供最丰富的课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