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创建于1949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性医院。1993年首批评为三级甲等医院。1998年荣膺全国百佳医院称号。连续14届获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
医院占地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6万平方米,其中工作用房17.6万平方米,生活用房10万平方米,实现了医疗区、教学科研区、生活区三区分离。现拥有病房大楼、科技大楼、医技楼、第二医技楼、胸心疾病诊治大楼、门急诊楼、影像诊断中心楼、感染科楼、康宾楼、生殖研究中心楼、制剂楼等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的医疗建筑群,以及供病人休息的“怡园”、“馨园”等环境优雅、景色怡人的场所。医院设有科室49个,展开床位1800余张。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和中青年技术骨干。医院现有博士点32个、硕士点40个,并设博士后流动站3个。每年完成医疗、药学、护理等专业和外国留学生共3000多名学生的教学任务。
拥有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设备(PET)、超高档螺旋CT3台、核磁共振(MRI)3台、数字减影仪(DSA)4台、核素扫描仪(ECT)、直线加速器、高压氧舱、准分子激光治疗仪、激光手术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重症监护系统等现代化诊疗设备。医院特色明显,60年代以来先后形成肝胆外科、胸心外科、烧伤外科、创伤外科、血液内科、消化内科等特色学科。目前拥有*重点学科15个,全军专科研究所、中心13个,全军重点实验室2个,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2个,上海市医学质控中心3个,上海市示范学科1个,现为全军、全国临床药理基地。部分研究项目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医院注重高新技术的创新和运用,在脑血管病防治、血管外科、影像诊断、X线刀、微波治疗、腹腔镜手术、“细胞刀”治疗帕金森病、整形整容、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钬激光治疗泌尿系结石、肛肠疾病诊治、放射治疗、介入治疗、基因治疗、创伤救治、房间隔缺损封堵、颈椎脊柱病诊治、中晚期肝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血液净化等方面各展所长,形成了新的特色。2009年,全院门急诊量突破210万人次,出院病人6万余人次,完成手术3.2万例次。医护质量稳步提高,发表论文、中标科研基金和科研成果历年来保持全国各大医院领先水平。创办了《中华胰腺病杂志》和《药学服务与研究》两本期刊。
60年代以来先后形成肝胆外科、胸心外科、烧伤外科、创伤外科、血液内科、消化内科等特色学科。目前拥有*重点学科15个,全军专科研究所、中心14
个,全军重点实验室2个,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2个,上海市医学质控中心3个,上海市示范学科1个,现为全军、全国临床药理基地。部分研究项目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医院注重高新技术的创新和运用,在脑血管病防治、血管外科、影像诊断、X线刀、微波治疗、腹腔镜手术、“细胞刀”治疗帕金森病、整形整容、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钬激光治疗泌尿系结石、肛肠疾病诊治、放射治疗、介入治疗、基因治疗、创伤救治、房间隔缺损封堵、颈椎脊柱病诊治、中晚期肝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血液净化等方面各展所长,形成了新的特色。
新院徽由象征长海医院的字母“C”和象征医院的红十字组合构成。
“C”字图形取“长海”意念,形似力度非凡的海浪,表明长海医院具有强有力的医疗实力。
“C”字母负空间又巧妙的形成了爱心的形态,展现出长海医院以人为本、奉献爱心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绿色既象征身体康复,又有部队医院含义。
标志简洁明快、视觉冲击力强,展现出医院现代化风貌。
长海医院心内科是上海市成人心血管病诊治中心和上海市血管病诊治中心,国家教委批准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现有高级技术职称医师9人,副
高级职称医师7人,主治和住院医师9人,编制床位111张。拥有先进的无创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的64排螺旋CT,多台先进的DSA等大型医疗设备。
能够进行各种心血管常见病及疑难病诊治,特别是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风心病、心律失常等疾病的临床诊治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每年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近两千例,其中冠心病介入治疗每年400-500例。早在1977年开展人工心脏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现在可安置各种类型的起搏器。1995年开展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已经治疗室上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和扑动两千余例,成功率达到98%以上。2001年在国内外首先提出和应用对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目前已累计治疗先心病2000余例,室间隔缺损500余例。经导管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在治疗的病例数的单中心研究达到国际领先。在高血压诊治方面也有先进的实验室条件和较全面的检查项目。
拥有雄厚的基础研究力量和较高的科研水平,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总资助金额600万元以上,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多次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军队医疗成果奖。出版专著6部,参编专著10余部,培养博士研究生10余名,硕士研究生30余名。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创建于1949年7月14日,建院以来,医院名称随着学校名称变化而改变。
1949年 5月30日,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 会任命向进同志为接管国民党联勤第二总院接管专员。并于7月14日正式成立了华东军医人民医学院附属医院;
1950年 11月医院改名为上海军医大学医院;
1951年 7月改称为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
1958年 9月,因学校组建第二附属医院,故定名为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
1962年 7月对外称谓上海长海医院。
1953年 4月以前,医院建制隶属于华东军区后勤卫生部。
1955年 起执行师级权限。
1969年 9月调防西安,1975年7月迁回上海。
这个时期,人员思想混乱、房屋破旧,医院设施简陋,诊疗技术水平一般。在“边工作边整顿边建设”的指导思想下,主要抓了四件事:一是建立各级党团 组织,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新老人员团结,树立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的思想意识。二是1951年新建1626平方米门诊部启用,改善医疗环境。 三是建立了心电图、霉菌室和眼科病理室。四是学习原苏联先进的医疗技术,如组织疗法、封闭疗法和无痛分娩等。
这个时期,在“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思想指导下,全院各类人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掀起了全面建设
高潮。院领导深入医、教、研工作前 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力度,狠抓基础医护工作和业务技术建设(全院共组建了44个专业组,相应地开展了专业病房和专病门诊,并先后建立了13个检查 室与实验室),显著地改善了服务态度,提高了医护质量,并取得了一些医疗成就和某些重大科研成果,形成了烧伤、胸心、肝胆等专业特色。
“文化大革命”期间,医院为开展“四大”单位,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加之两次调防搬迁,人员思想混乱,社会不安定,工作受到了严重干扰更加严重。 然而全院大多数人员仍凭着自己的思想觉悟、凭党性坚持为伤病员服务,但工作是在步履艰难中运行。十年内在两次防的情况下还完成了526万人次门、急诊和 7.6万人次的住院病人的诊疗工作。此外,还在中西医结合及派出各种医疗队到部队、农村、工厂,为广大工、农、兵医伤治病做了大量工作。
这个时期,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指引下,医院通过整顿纠正了左的思潮,并逐步医治“文化大革命”造成的裂痕和创伤,重
新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一是深入揭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罪行,拔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为139名干部恢复了名誉,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二是恢复、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医护工作质量得到了恢复并不断提高。
三是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并培训了大批进修生、研究生和外训生。
四是科研环境显著好转,科研条件不断改善,党委把科研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老的专业特色成绩突出,新的专业特色和各种技术专长不断形成,因此,在这一时期,经上级审批我院有三个全军医学专科技术研究所和一个全军医学专科技术中心。
这个时期,在邓小平“改革开放步伐要大一点”的南巡讲话精神指导下,医院紧紧围绕“创建一流临床医学院”的目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 面提升医院综合竞争力,保持快速发展。医院先后经上级审批拥有国家重点学科7个;全军医学专科技术研究所6个、医学专科技术中心5个、重点实验室3个;上 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2个、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2个、示范学科1个。
加大培养名医力度,一批优秀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有45人次获全国、全军、总后勤部及上海市授予的各类技术名誉称号。科技成果喜人,这个时期获得全国、全军、上海市科技进步、医疗成果三等奖以上(国家发明四等奖以上)共------- 项。同时,国际交往活跃,现代化仪器设备不断更新,新建营房9万平方米,医院已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新的医疗区,为以后持续发展打下坚 实基础。
秦永文 | 郑兴 | 赵仙先 |
曹江 | 陈少萍 | 章建梁 |
徐荣良 | 吴弘 | 马丽萍 |
章同华 | 金爱娟 | 丁鸿钧 |
卞金陵 | 陈福杰 | 胡建强 |
愿景:让病人放心托付生命。
使命:挑战自我,追求*。
目标:军中旗帜,行业先锋。
院训:救死扶伤,服务军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