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东晋浔阳柴桑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我国*位田园诗人。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酉阳桃花源,出自陶渊明诗《桃花源诗并序》,诗的序《桃花源记》记述一个武陵渔人出入桃花源的经过和在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桃花源诗》是以诗人的口吻讲述桃花源人民生活的和平、安宁。《桃花源诗》内容丰富,描写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给自足,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作者与世人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想往。
《桃花源诗并序》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乃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独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馀乐,于何荣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在景区内大酉洞左侧石壁上,有一条古老的栈道直通洞顶,这里就是《酉阳州志》中记载的的“石室藏书”的景点,它又名“太古藏书”和“大酉藏书”。《酉阳直隶州总志》记载:“有秦人,负书笈,辗转来酉”。记载了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一群咸阳儒生,背负诗书,携妻带子,逃离咸阳,一路奔逃,经汉中、剑门关,顺嘉陵江而下,至江州(今重庆),沿长江至枳城(今涪陵),再沿乌江而东躲西逃来到龚滩,最终辗转来到桃花源,从此与世隔绝,在此自食其力,繁衍生息,并保存下了大量珍贵的诗书典籍。这与《桃花源记》中的描述:“自云语先世避秦始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完全一致。
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您心中,一个在酉阳。据《四川通志》载:“酉阳在汉属武陵郡之陵地。渔郎所问之津,安知不在于此?”又据《酉阳直隶州总志》载:“核其形,与渊明所记桃花源者,毫厘不爽。”国内外专家、学者从地理、路线、景物、历史、距离、环境等6个方面考证,一致认为这里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原型。1986年5月6日《湖南日报》报道:“桃花源”的原型在四川东部酉阳被发现。 《桃花源记》中的“武陵人”,即晋时武陵郡的人。据《晋书·地理志》,晋时酉阳属武陵郡地域,称“武陵人”。因武陵山脉贯穿酉阳全境。”忘路之远近-说明路程很远的酉阳桃花源,才是人们很难找到的人间仙境。
《秦人洞》
谢枋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来问秦人万事休,鸟啼花落几春秋。
洞门深锁无人到,山自青青水自流。
《桃 花 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大酉洞)石壁绝句
明.无名氏
洞前流水渺漫漫,洞里桃花渐渐残。
曼倩不来渔父去,道人闲倚石阑干。
【注】:相传初辟洞时,在洞门上得此诗。
题大酉洞
陈序川
古洞何年秘篆留?神仙踪迹总虚浮。
山疑蓬岛真难到,地似桃源漫纵游。
一片闲去沉绝壑,半江残照泊渔舟。
登临未暇频回首,红叶萧萧正晚秋。
【注】:陈序川,清代进士,翰林院检讨、铜鼓人,字锡之,寿星。
明·宣抚使、明威将军,酉阳第十六世土司 冉舜臣 题《大酉洞》诗一首:
鬼斧何年为劈开,洞天风景足徘徊。
泉锵佩玉冷丹壑,竹泛莎香上石苔。
姑射千年留胜迹,华阳六月净尘埃。
莫因仕宦迟吟兴,取次清游览胜来。
地理位置
酉阳桃花源位于重庆东南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内,地处东经108°18‘25''-109°19’02‘’、北纬28°19‘28’‘-29°24’18‘’之间。距重庆主城九区360公里,距离黔江武陵山机场70公里。酉阳桃花源位于张家界、凤凰古城、梵净山、武隆的黄金线上。
地理地貌
经*地质学会研究会会长、国内“天坑学之父”朱学稳教授的实地踏勘后确认,在数万前年,世外桃源是与伏羲洞连为一体的自然溶洞,由于地质结构发生变化,洞顶在水的侵蚀下越来越薄,现在的世外桃源上层地质发生坍塌,大厅露出地表,形成了今天漏斗形的天坑。天坑深度约100-150米,面积1万余平方米,整个桃花源景区集“天坑、溶洞、地下河”于一体。
伏羲洞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年代,据地质部门测定,四亿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由于地壳运动,山体抬升,地下水下降,地下水沿着山体中许多破碎带流动,溶解了岩石中的碳酸钙。当地下水从岩石缝隙流到洞中时,碳酸钙沉淀结晶,经过数万年的积累,形成今天的伏羲洞。伏羲洞代表了我国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在世界上都极其罕见,有着重要的地质地位。
酉阳桃花源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雨量充沛,冬暖夏凉。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131小时。1月气温最冷为3.8℃,7月*为24.5℃。年降雨量一般在1000~1500毫米。
世外桃源
酉阳桃花源位于渝东南武陵深山中的“凉都”世外桃源,是避暑的绝佳去处。酉阳地处武陵深山,是重庆幅员面积*、森林覆盖率*、平均海拔*区县,重庆*不享受高温补贴的县。酉阳成为“火炉”重庆名副其实的“凉都”。
酉阳桃花源是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原型地。武陵渔夫“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在桃林深处,发现了世外桃源。这里山水缥缈、与世隔绝、安宁祥和、闲逸悠远,“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是千百年来*人憧憬的理想精神家园,是远离尘世喧嚣、步入秦晋田园、回归绿色天堂的理想旅游目的地。
问津亭是当年武陵渔人黄道其弃舟上岸步行处,“问津亭”得名于南宋诗人谢枋得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谴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诗歌咏渔郎旧事,感叹桃源难以避免有心人的窥测。
大酉藏书(太古藏书)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记载“大酉藏书”,又名太古藏书。据《酉阳直隶州总志》记载:“有秦人,负书笈,辗转来酉”。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历史上*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为了统一思想和维护集权统治,下令销毁六国史书和藏于民间的《诗》《书》,坑杀儒生,一直持续到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史称“焚书坑儒”。相传有一群咸阳儒生,背负诗书,携妻带子,逃离咸阳,经汉中、剑门关,顺嘉陵江而下,至江州(今重庆),沿长江至枳城(今涪陵),再沿乌江而上来到龚滩,辗转来到桃花源,从此与世隔绝,不通音信,在此生息繁衍,自食其力,保存了大量珍贵的诗书典籍。后人有诗曰:“千卷遗书秦火后,几人负笈酉山阳。”
美池
《桃花源记》中描述:“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从狭窄的洞口穿过,视野开阔,顿时“豁然开朗”。美池中有桃涧亭和桑竹廊。桃涧亭取自阳春三月,桃花瓣飘落溪中,随溪而流,宛若“桃涧流红”;桑竹廊取义“桑竹田园”。
伏羲洞
伏羲洞位于位于古桃源景区“秀才看榜”景点绝壁下。洞内石笋丛生,石幔高挂,石柱巍峨,石帘低垂,石瀑飞流,石坝流叠。行于地下林间,地心惊险奇幽不断,恍若置身神话世界。是八方游客“探伏羲秘境、看地下奇观、寻人文始祖、访远古传奇”的绝佳去处。
伏羲洞发育形成于大约3亿年前,是天坑与洞穴的*组合体。伏羲洞全长约3000米,最宽处130米,*处108米,洞府体量庞大,气势磅礴,伏羲洞有“天下*洞”、“地下桃花源”之美誉, “天坑学之父”朱学稳先生题词“世界奇观·地下石林”,*工程院院士卢耀如先生题词“仙桃洞天”,进洞一游,让人顿生“黄山归来不看岳,伏羲洞外无洞天”感慨。
酉州古城
“土家建筑博物馆,民族文化清明上河图”。酉州古城全长1.3公里。风格各异的土家吊脚楼,矗立在青石板街的两旁,依稀可感受到酉阳800年州府的恢弘气势,尽情演绎着酉阳600多年土司岁月的沧桑。
古城内林立着各色客栈、酒肆、特色旅游商铺,在这里可以在各种美食的香味中感受“舌尖上的酉阳”,在悠悠茶韵中感受神秘的土司文化,在栩栩如生的民间手工艺品中体验酉阳民俗文化的精髓。
“植物王国、天然氧吧”。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2734.33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80.4%,拥有着最纯静的生态环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典范,*户外运动训练基地。公园保存着目前重庆已发现保护较为完好的红椿天然原生种群。园内地文、人文、水文、生物资源极其丰富,涵盖了数百个自然和人文景观,大气质量、地面水质量、土壤质量均达到了国家一级标准,负离子含量高达8.52万个/cm3。春天,山花烂漫,芳林绚丽;夏天,浓荫如盖,云雾缭绕;秋天,红叶满山,层林尽染;冬天,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动可舞摆手欢歌,静可觅木叶情韵”。
获奖时间 | 获得荣誉 | 颁奖单位 |
---|---|---|
2008年? |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 国家旅游局? |
2008年? | 设立金银山国家森林公园? | 国家林业局? |
2009年 |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国家旅游局 |
2010年 | 十大文化休闲旅游品牌景区 | 2010年*文化旅游主题高峰论坛 |
2010年 | 2010年度最负国际盛名景区 | 亚洲旅游业 |
2011年 | 市级文明旅游风景区 | 旅游局 |
2012年 |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 国家旅游局 |
2014年 | 2014年度*品牌旅游景区 | *城市*媒体旅游联盟 |
2015年 | *森林公园 | 林业局 |